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這些內容關乎招標采購行業!
瀏覽數:147 發布時間:2024-07-26 09:00:00
近日發布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第二部分“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6條“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明確提出: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健全國家標準體系,深化地方標準管理制度改革。
本文將從以下兩點對《決定》進行淺析。
1、加快在線監管系統建設與完善大監督體系,不僅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石,更是推動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監管公平統一及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的關鍵舉措。
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統籌發展和安全,必須加快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完善大監督體系,緊盯招標采購貿易等重點環節,防范各類經營風險。《決定》的內容里提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管理監督體制機制,增強各有關管理部門戰略協同”。這就要求各方從監管責任、監管協同和監管方式三個方面擔起監管責任。
可通過創新的數字化監管方式,推動現場監管向全流程數字化監管轉變,暢通招標投標行政監督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審計機關監督監管通道,建立開放協同的監管網絡。打造全覆蓋、全要素、全鏈條的智慧監管平臺,完善平臺功能,建立健全的交易綜合監管體系,強化關鍵環節管控和監督聯動。
值得一提的是,精彩縱橫作為江西省國資委出資監管企業采購交易智慧監管平臺技術服務提供商和江西省國有企業交易服務平臺運營商,在監管方式上不斷尋求突破與創新,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監管”模式,構建省國資委監督指導、監管企業履行主體責任、采購平臺提供專業服務三個層次的責任體系,提升采購效益,防止權力濫用。
2、在當下互聯互通的背景下,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系統的適度競爭和開放是必然要求和方向。
開放的平臺生態體系是公平高效的市場化運作機制的基礎,而市場化運作機制也將不斷促進行業平臺生態體系的健康發展。目前,公共資源交易的交易環節缺乏一定公開、透明的競爭機制,也有可能出現交易系統被技術壟斷、技術壁壘、技術封閉,甚至腐敗現象,這不僅加大了公共資源交易腐敗的風險,也直接影響了公共資源交易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因此,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可使市場交易信息更加公開透明,市場秩序更加規范有序,有利于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還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促進統一大市場建設。
近年來,各地整合建設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行動中,已有部分地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向包括國有企業建設單位在內的非政府自建電子交易系統開放對接。比如:2021年,上海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開放對接市場化電子交易平臺,市場主體可以自主選擇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安徽合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積極主動對接第三方電子交易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充分共享。
這就意味著,若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需通過系統對接、信息互聯共享的方式,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對接市場主體依法建設的各類電子交易系統,讓招標人擁有更多自主權,其有利于擴大區域性交易市場的開放度、競爭性,保障各類重點項目招標規范、高效實施。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面開放端口,與第三方電子交易系統數據對接,打破技術壁壘、“信息孤島”和行業界限,實現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的互聯互通、融合共享。充分發揮企業的比較優勢,帶來市場充分競爭,有效提高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為構建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適度競爭和開放可以通過市場機制倒逼各平臺供應商通過依法合規的市場化競爭提供高效服務,這一機制可以極大地激發企業加快服務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行政監督部門提供高效、優質、便捷服務,切實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獲得感。三是促進監管公正。開放機制更有利于多方參與,進一步提升行業的透明度和違規操作成本,降低行業圍標、串標亂象。此外,適度競爭的機制也會促進服務專業化的縱深發展,引導各類交易更加凸顯采購效益,更加突出招投標的市場化屬性,減小監管難度,提升行業監管水平。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通過加快在線監管系統建設、完善大監督體系以及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整合與開放,我們堅信能夠構建一個更加統一、高效、公平的市場環境。在這個過程中,不僅監管能力和水平會得到提升,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也將得到進一步激發。我們期待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宏偉藍圖將成為現實,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